吕凤子(1886—1959),1886年7月7日(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六),诞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城梧桐山下吕宅。他原名浚,初字凤痴,后书凤子,以字行于世,早年画名“江南凤”,后署“凤先生”。
吕凤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三岁时学书法,四岁启蒙,十五岁进学秀才,被誉为“江南才子”。他师从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李瑞清,深受其影响,不仅在书法上奠定了深厚基础,更立志献身于美术教育事业。
吕凤子《柳台望月》
1907年,吕凤子投考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品学兼优,脱颖而出。期间,他常赴金陵刻经处听杨仁山老居士讲经,研究佛学,并到五台山寺院临摹五百罗汉,这些经历为他后期以佛像为主的画题埋下了伏笔。
在艺术创作上,吕凤子早年致力西画,造诣颇深。民国初期,他教授水彩、油画、素描,同时兼明中国画法之精微,十分注意油画的民族化风格,是我国提倡油画民族化的先驱之一。
在书法创作上,吕凤子自幼奠定深厚基础,吸取各派优点,突破前人,创造出独特的“凤体”。凤体字熔籀、篆、隶、行、草、真于一炉,古拙浑厚而又穷极变化,妙趣横生。其间他创作并出版的《迦陵填词图》,是他人物画的成名之作。画中清初大词人陈维崧(迦陵)与乐姬箕踞地毯上,迦陵专注自若,左手拈须,右手执笔准备记下新觅得的词章,乐姬弹罢琵琶,正准备演奏玉笛,两人神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此画在20年代中国人物画一蹶不振的艺坛上,放射出异彩,刚一展出,即获得文化界一致好评。1930年,吕凤子被聘为金陵大学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员,成为中国第一位画学研究员,确定了他在国画界的地位。1937年在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展出的《三百年前之词人》并出版,是变化后的《迦陵填词图》,人物气度不凡,构图新颖,画法精美,受到赞扬,这是他大幅工笔画的代表作,发表于《美术生活》,并选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国美展选集》。
吕凤子是现代中国画步入世界艺坛的名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笔力挺拔,墨法深沉,气魄雄厚,格局奇肆,对近代山水画的复兴贡献不小。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凤先生仕女册》,张乃燕题前言,赞扬了吕凤子品行高尚和能作多样体裁的艺术风格。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吕凤子的画风突变,内容崭新。他创作出版了《流亡图》《敌机又来矣》《船夫拉纤》等作品,是亲身经历的生活写照,也是铁蹄下人民血泪的写照。这些作品由教育部送苏联展览,被苏联杂志誉为“人民艺术家”。他出版的《二十七年入蜀以后》《一生爱写稼轩词》《如此江山》《如此人间》等巨印押画角,以示对时政的关注,所题词句如“攘臂高呼,全民奋战,胜利在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愤慨。这时期,他在技巧上更大胆地运用焦墨砍笔,豪迈朴茂,刚健婀娜,达到中国画的神似境界。1939年,吕凤子替美国总统罗斯福作过一幅人像画,罗斯福总统极为赞赏,除来函致谢外,还捐赠二千美金。吕凤子便用此款购建正则第二校院于璧山南门外文凤桥畔。
1945年,日寇投降,吕凤子极其兴奋,创作出版了许多画作,如《是岂吾需之和平》《噫归矣》《千古愚》《别矣,石像群》《亦尽心而已》《思归》《庆胜利》《伤怀》和《休说古往今来》等。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吕凤子心情沉重,深为忧虑,作《维摩诘说法图》《对话》《草木渐黄》《一枝折得》《乞丐》等画。
新中国成立后,吕凤子因家事校事困扰,自觉精力益衰,且年事已高,1951年主动将学校全部交政府继续办下去,1952年他移家苏州。此后,他毅然将自己熟悉的习惯表现的罗汉和仕女搁置起来,而用画笔直接来讴歌身边所常见的翻身做主人的劳动人民,一扫过去的沉郁气氛,而代以开朗明快的艺术风采。每年都有精心之作,出版《菜农的喜悦》画一对中年的菜农夫妇,在送菜进城之后,正划船回家,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1956年江苏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时,举办1954—1956年江苏省美术创作展览会,《菜农的喜悦》获一等奖,并刊登在1957年出版的《江苏省美术创作选集》首页。
随着江苏画派的形成与崛起,领中国画坛风骚,始受益于斯。与此同时,吕凤子四易其稿,于1957年抱病写成出版《中国画法研究》一书,先印油印本,1960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论著把他研究我国古代画法和总结自己的国画创作经验留给后人,对当时的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驳倒了取消派,促进了创作的繁荣。这本书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不朽的传世之作。
195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吕凤子二十三年前游华山、终南山时的速写稿三十页,名《华山速写稿》。陈之佛作序说:“我与吕凤子交友近三十年,深深知道他一生从事于艺术劳动,不论在中国绘画的理论研究上,创作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尤其始终不懈地对于青年培养,作出更多的贡献。他这种坚韧朴实的性格,表现在他的艺术上,就成为淳朴无华而兼有气魄的艺术风格……在摹古之风还盛行的凤先生的青年时代,凤先生早已鄙弃这种画法,而到现实生活中去选择题材了。所以他的作品,从不见陷入陈套,常给人以新鲜辛辣的感觉。从这一画册上所收容的一部分终南华山的铅笔速写稿,就可见得凤先生早年是如何不放弃任何机会吸取创作题材。
吕凤子的一生,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培养了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刘开渠、王朝闻等一大批当代中国美术大家,还在出版领域留下了诸多重要著作。从早期作品在展览中的亮相,到《中国画法研究》以及《华山速写稿》等书籍的出版,他的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得以广泛传播,为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美术界的“百年巨匠”。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