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海上画派---谢稚柳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5-09-15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谢稚柳(191058日—199761日),生于江苏常州的中国近现代杰出书画家、鉴藏家及诗人,晚年自号壮暮翁,其书斋名包括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与苦篁斋。他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与学术著作。

在绘画领域,谢稚柳出版的代表作包括《调鹦仕女》、《红叶竹禽》、《四美图》、《槲树猿啼图》及《南无观世音菩萨》等佳作。此外,他还撰写了多部重量级的专著,如《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馀杂稿》以及《唐五代宋元名迹》等也陆续出版,同时,他的诗词才华亦不容小觑,有《鱼饮诗稿》和《甲丁诗词》等诗集出版传世。

谢稚柳的教育背景始于1924年,他那时进入了肖溪专科学校学习。自19岁起,他便深受明代画家陈老莲的影响,专注于花鸟草木的描绘。1932年,他在南京精心临摹了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并出版。四年后,他参与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露锋芒。

谢稚柳《山居图》

1942年他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这样的经历也促成了谢稚柳绘画风格的以此转型,从潇洒严谨的宋元规范、用笔俊秀的草木花鸟转型为人物画,取材于敦煌洞窟的佛像、高僧、仕女,并且深入研究敦煌文化之风,这使得他的艺术更加进益。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都产生广泛影响。次年4月,他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专门讲授敦煌壁画的学术考察。19468月,他又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并继续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稚柳的艺术成就日益显著。1948年,出版《谢稚柳画集》第二集得以出版。1951年,他创作出版了《调鹦仕女》这一经典作品。1956年,他被上海中国画院聘为画师。

在《敦煌艺术叙录》出版之后,谢稚柳又于1957年出版了《水墨画》。这是谢稚柳实践和研究的结晶,也是继陈师曾“文人画价值”之后对文人绘画客观具体的阐释论著,但基于当时“资本主义”阶级意识的普遍影响,“文人画”这一具有意识形态观的术语逐渐被隐匿起来,谢稚柳以“水墨画”代替文人画,以“著色画”代替职业画,但在论证区别时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对水墨画的笔墨、形式、材质关系考察之后,谢稚柳从自己对绘画史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山水”“人物”“花竹禽兽”为分科,从时代、画家、作品、流派四个方面作了分类而翔实的说明。

进入60年代,他的《唐宋元明清画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时,他还创作了《荷塘鹳鸰》、《拒霜沙禽》及《竹禽图》等作品出版1963年,他在广东举办了画展,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艺术影响力。

晚年的谢稚柳依然笔耕不辍,1979年,《鉴余杂稿》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特殊年代中,谢稚柳亦无幸免地被批斗和羁押,无形中给了他对书画、诗词和文物鉴定以思考和沉淀的时间。历史往往眷顾那些坚守使命的豁达之人,随着“文革”浩劫的中止,又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来临,步入老年的谢稚柳仍积极关心艺术界的变化,1978年上海展出的“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中,仍然有谢稚柳健硕的身影。次年,谢稚柳、陈佩秋在广州过春节,刘宅旦陪同游西樵山。谢稚柳诗“满目光风余别意,负他七十二运峰”,绘《广州东山》,题跋:“壮心七十未堪老,自笑还来避岁寒。”显示出面对新的时代壮心不已的积极态度。

19814月,《谢稚柳画集》再次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他随全国书画鉴定工作组前往杭州、合肥继续从事鉴定工作。1990年,他被任命为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1995年,他的《壮暮堂诗钞》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最终,这位艺术大师于19976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晚年谢稚柳在画风上又有了一次重大转变,深得五代花鸟画家徐熙之影响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谢稚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在与张大千的交往中,谢稚柳见识到了更多的古画,不断地汲取营养。他在古画的研习上,走了和张大千相同的道路——越学越远,从明清上溯至宋元。20世纪50年代,谢稚柳的画风已经成熟了。那时他学得最多的是郭熙和王诜,但画得更加精细,又糅合了一些董源和巨然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当年的柳弟终于修炼成了艺术大师。晚年谢稚柳更号壮暮翁,以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意。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