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京津画派---贺良朴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5-10-11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庐,湖北蒲圻(现赤壁市)人,近代著名画家、诗人,诗、词、曲、文、书、画兼雄,著作颇丰。贺良朴以山水画闻名,亦精于人物、花鸟,绘画成就卓然一家,于民国初年声誉大振,有“南吴(吴昌硕)北贺”“北贺南齐(齐白石)”之称。

贺良朴《风雨归舟》

作为近代美育先驱,贺良朴桃李满门,培植了胡佩衡、李苦禅、吴镜汀、王雪涛、秦仲文、惠孝同、王霞宙、王文农、浦熙修等多位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家。

除绘事外,贺良朴还出版有百余万字的《篑庐全集》,包括诗钞十卷、词钞一卷、文集一卷、述学两卷。贺良朴为人敦厚,富有爱国热忱。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因愤懑致疾,不久双目失明,同年11月溘然长逝。

贺良朴天资聪颖,幼年随堂伯父贺寿慈(工部尚书、大学士)入京,在伯父的悉心教导下,贺良朴勤于读书习画,一同进入内府,窥得唐宋元明清时期海内外画家真迹。贺良朴也常随伯父游历各地,饱览名山大川,途中坚持每日写作,完成出版著述《南荃述学》。

在封建势力即将土崩瓦解,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历史转折期,贺良朴目睹了封建腐朽、民不聊生,痛感肺腑,常因忧国忧民而辗转反侧。

贺良朴关心时事政治,倡导政治革新。在任上海广方言馆(以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监督时,他曾与张伯纯一道会晤孙中山先生,积极拥护孙先生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也支持戊戌变法,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交往甚密。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讲新学、培养变法人才之时,他赠诗曰:“谋国谁为借箸筹,识时豪俊独先忧。上书贾谊声华茂,下榻陈蕃礼遇周。南学求新名士耻,东林构衅党人愁。惊鸿好向冥冥去,罗网弥天恐未休。”他痛惜戊戌维新之失败,为改革人士处境危险而深感不安。

1920年,受蔡元培委托,胡佩衡(美术教育家、美术编辑、出版家,曾任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编写的《山水入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蔡元培请贺良朴为该书作序。后北大画法研究会出版的《绘学杂志》、湖社画会的《湖社月刊》和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艺林月刊》上, 也多次刊载发表贺良朴与蔡元培为胡佩衡代订山水画润例。

贺良朴还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创作发表的《五洲三十年战斗史》《海侨春》和《海侨春传奇》曲本,揭露斥责美国资本家贩卖华工的罪恶,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九·一八”事变后,他又发表《登黄鹤楼》(调寄《满江红》), 痛诉日军罪行。

贺良朴的画,长于山水,亦精花卉、人物,笔意疏朗,恪守中国画传统画法矩矱。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贺良朴被聘为评议,同时他也是1927年成立的湖社画会的评议、余绍宋组织的宣南画社和浦心畬组织的松风画会的常客。

可惜贺良朴的画多毁于兵燹,现存墨宝《千岩万壑图》和《江山秋霁图》,俱长两丈余,均是在其逾花甲之年、艺术炉火纯青时动笔,历时两年完成的,各有艺林名家、社会名流十余人,如陈宝琛、樊樊山、赵尧生等题跋赋诗,缀于卷左。

由于历史原因,贺良朴在近代中国传统书画领域的影响力一度受到遮蔽。近年来,在贺良朴艺术研究会、贺氏后人、地方政府以及书画界一些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贺良朴在书画领域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评价,贺良朴是承前启后、开辟新局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之一,对贺良朴艺术的研究非常有助于推动对20世纪前半叶中国绘画史、中国画的发展史、中国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从而来丰富这段历史的构成。

贺良朴是一位在绘画、教育、文学与思想多个维度均有建树的复合型大家。他不仅是传统画学的卓越继承者,更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不仅是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更是心系家国的知识分子。对他的深入研究,不仅关乎对其个人成就的再评价,更关乎对一段重要艺术史的理解与重建。正如范迪安所长言,他是承前启后、开辟新局的关键人物,其价值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愈发彰显。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